“空置税倒计时”:房东的沉默成本开始说话了
从传闻到草案
2025年7月,《房地产税法(试点稿)》在业内小范围流传,首次把“空置税”单列:
连续12个月无人居住、且未出租的住宅,按评估价0.8%/年征收;
信息来源为水、电、燃气、门禁四维数据交叉核验,异常低用量自动触发预警;
试点城市: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成都。
房东的账本瞬间改写
北京朝阳区一套800万空置房,年税额6.4万,相当于蒸发掉一个月房租;
深圳前海投资客手握3套毛坯房,若全部空置,一年新增持有成本15万;
杠杆业主最受伤:租金0元→负现金流-0.8%,过去“囤房等升值”的模型直接破产。
市场连锁反应
挂牌激增:试点消息传出两周,深圳链家新增挂牌量环比+27%,多为“毛坯+空置”户型;
租金跳水:上海浦东中环2万套空置房集中入市,月租从6500元杀到4800元;
改造潮:开发商推出“一键托管”包租服务,承诺出租率≥95%,空置税由运营方承担,换取5年运营权。
房东的三条求生通道
①立即出租:哪怕降租15%,也好过年化-0.8%;
②改为短租:日租平台淡季入住率60%即可覆盖空置税;
③卖空换仓:把高总价、低流动性的空置资产换成核心区小户型,用租金对冲税额。
一句话总结
空置税一旦落地,房子不租不售就等同于负利率存款。
沉默成本开始发声,逼迫每一平方米回归“有人住、有现金流”的本质。
未来三年,谁能把空置变成出租,谁就能把别人的税负变成自己的利差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