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非开发”业务大阅兵:房企“第二增长曲线”的生存与野望
当传统的“开发-销售”主航道遭遇史无前例的逆风,寻找并培育可靠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战略选择,而是关乎生死的必答题。一场围绕“非开发业务”的内部大阅兵,正在各大房企悄然上演。
曾经被视为“配角”的物业管理、商业运营、代建、长租公寓等业务,正被迅速推至台前。然而,并非所有赛道都能轻松驶出坦途。哪些是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“压舱石”?哪些是潜力巨大但仍在“烧钱”的“明日之星”?哪些又是看似美好却暗藏陷阱的“鸡肋”?市场正在给出残酷而清晰的答案。
赛道一:物业管理——从“输血者”到“造血者”的荣耀与荆棘
当前地位:最成熟、最可靠的现金牛业务。
核心优势:
确定性:存量合约面积提供了极其稳定的基础收入,抗周期性极强。
轻资产:运营模式轻,资本开支小,现金流健康。
流量入口:掌握着离业主最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是切入社区增值服务的天然入口。
未来战场:
增值服务之战:基础物业费的“天花板”已现,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,将来自社区零售、家政服务、养老托育、资产经纪等增值服务的渗透率和客单价。这是一场精细化运营能力的终极比拼。
市场化外拓之战:依赖母公司输送项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。能否在公开市场凭借服务品质和品牌实力,赢得其他开发商、二手社区乃至城市服务的合约,是衡量一家物企真实竞争力的试金石。
投资人视角:盈利稳定,确定性高,是稳健型投资组合的优选。但需警惕其对母公司的过度依赖,以及增值服务转化率不及预期的风险。
赛道二:商业运营——“重资产”的炼金术,冰火两重天
当前地位:潜在回报高,但对运营能力要求极高的“重资产”赛道。
核心优势:
长期价值:核心地段的优质购物中心、写字楼是穿越周期的硬核资产,能提供持续升值的租金收入。
金融化潜力:是公募REITs最青睐的底层资产之一,打通“投融管退”闭环的路径最为清晰。
未来战场:
“非标”与“体验”之战:线上电商冲击下,标准化的“盒子式”购物中心生存艰难。唯有通过引入首店、打造策展型空间、强化社交体验等方式,成为“城市潮流目的地”的商业体才能生存。
数字化运营之战:运用大数据分析客流、优化品牌组合、实现精准营销,是提升坪效和租金的关键。
投资人视角:行业K型分化极其严重。头部运营商旗下的成熟项目是“现金奶牛”,值得长期持有;而运营不善、定位模糊的商业体则可能成为“价值陷阱”。投资难度大,需要极强的专业判断力。
赛道三:代建——“轻资产”的蓝海,管理红利的收割者
当前地位:正在快速崛起的“风口”业务。
核心优势:
纯轻资产:不承担土地和资金投入,输出品牌、管理和技术,赚取服务费,风险极低。
市场广阔:客户群体多元,包括地方政府(保障房、公共设施)、地方城投平台、有土地但缺乏开发能力的资产持有方,乃至出险房企的项目盘活。
未来战场:
品牌与体系之战:代建的本质是“信誉变现”。拥有强大品牌、标准化产品体系和高效供应链的头部房企,在获取订单时拥有绝对优势。
“全链条”服务之战:竞争正从单一的工程代建,延伸至前期规划、融资服务、营销策划、后期运营等全链条服务。
投资人视角:商业模式清晰,成长性高,是当前资本市场看好的“新故事”。核心是评估其品牌溢价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。
赛道四:长租公寓——“政策东风”下的微利长跑
当前地位:政策大力支持,但盈利模式仍在探索的“战略性”赛道。
核心优势:
顺应大势:满足新市民、青年人的居住需求,是“租购并举”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资产属性: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已纳入REITs试点,为重资产持有者提供了退出路径。
未来战场:
成本控制之战:“二房东”模式利润微薄,获取低成本的房源(如集体建设用地、闲置商办改造)和融资,是实现盈利的前提。
运营效率之战:维持高出租率、降低空置期、通过智能化手段减少人力成本,是运营的核心。
投资人视角:社会价值大于短期财务价值。投资该赛道需要极大的耐心,更适合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“国家队”资本或有社会责任投资(ESG)诉求的基金。短期内难以为企业贡献显著利润。
2、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,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。
卓尔大家庭 » “非开发”业务大阅兵:房企“第二增长曲线”的生存与野望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