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房子”标准出炉,住宅产业能否借“品质革命”走出低谷?
2025年9月,住建部、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《“好房子”建设技术指南(1.0版)》,首次把住宅品质量化成分级指标:隔音≥45分贝、净高≥2.8米、电梯等候≤60秒、绿色建筑≥一星、交付即拿证、5年内防水质保等,全部写进行业强条,并明确2026年起一线城市政府投资项目必须达到“AAA级好房子”标准,开发商可自愿申请评级,成功授星项目将在土地竞拍、公积金放贷、税费减免等方面享受“真金白银”倾斜。
政策落地一周,北京亦庄一宗地块在出让公告中直接注明“AAA级可加价5%竞品质”,广州、成都同步跟进,把星级纳入拍地评分,业内戏称“品质”成为新的拿地砝码。需求端反应同样迅速:越秀地产成都“阅今沙”项目打出“7.2米横厅+60亩社区公园”组合,首开当日去化九成,均价较周边溢价8%;杭州绿城“好房子”示范盘通过隔音、净高、日照三项“超五星”预认证,蓄客量环比激增2.5倍,改善客群重新进场。
分析人士指出,过去三十年“高周转”把住宅做成快消品,如今行业被迫慢下来,“好房子”标准相当于给房企一张升级船票:通过提高舒适度、绿色度和配套运营,实现差异化溢价,对冲限价与成本压力;同时倒逼建材、装配、智能家居整条产业链升级,形成万亿级“品质红利”。
不过,品质升级并非零成本,据中建研测算,AAA级增量成本约800元/㎡,售价需上浮3%—5%才能覆盖,在三四线城市仍面临“叫好难叫座”的风险。展望未来,政策端已放话:2027年全面建立住宅品质分级体系,鼓励保险公司推出“好房子质量险”,购房者可像买车一样“按星级、按保费”选房。行业共识是,谁能率先完成从“造房子”到“造生活”的转身,谁就能在新十年里拿到穿越周期的门票。
1、本站目前拥有近大量精品帖,赶快加入我们一起交流吧!
2、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,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。
卓尔大家庭 » “好房子”标准出炉,住宅产业能否借“品质革命”走出低谷?
2、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,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。
卓尔大家庭 » “好房子”标准出炉,住宅产业能否借“品质革命”走出低谷?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