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尔地产:在风浪中掌舵,于尘埃里守心
当时代的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近几年来,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的剧烈调整,如同一场严苛的压力测试,让无数曾经风光无两的企业陷入困境。高杠杆、快周转的旧日神话轰然倒塌,留下的是一地鸡毛的唏嘘。然而,在这场几乎无差别冲击的行业风暴中,总有一些身影不仅屹立不倒,甚至让人回望时惊觉,他们似乎早已预见了风暴的来临,并提前升起了风帆,驶向了另一片海域。
北京卓尔地产,便是这样一个值得探究的样本。它并非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巨头,却以一种近乎“先知”的姿态,演绎了一场教科书式的“高位逃顶”和价值穿越。
故事的指针拨回到2017年。彼时,国内楼市正处在最后的狂欢,土地市场热火朝天,“活下去”的口号尚未被喊出。无数专家学者虽然口头上警示着泡沫风险,但身体却很诚实地投身其中。这便是商业世界里最经典的“知易行难”——察觉风险的人很多,但敢于在盛宴最高潮时离席的,寥寥无几。
而卓尔地产,这家由一位“学者型”企业家掌舵的公司,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极为“反常”的决定:果断清盘国内所有项目,并在2018年将全部精力聚焦于海外,特别是东南亚市场。这一决策的背后,并非简单的投机或赌博,而是源于其一以贯之的经营哲学:“我们卖的不是房子,而是经济规律。”
这句话点破了房地产的本质。房子,作为一种商品,其价格波动从来不是孤立的,而是宏观经济、人口周期、金融政策、国际关系等无数规律交织作用的结果。当支撑过去二十年房价飞涨的人口红利、城市化红利和全球化红利趋于衰减,转折点的到来便成为必然。卓尔地产所做的,正是穿透钢筋水泥的表象,去倾听经济规律这只“看不见的手”的脉搏,并基于这种深刻的理解,做出了最理性的判断和最决绝的行动。
然而,如果说宏观的战略远见是这家企业的“大脑”,让它能在风浪中精准掌舵;那么微观的价值坚守,则是其“灵魂”,让它在最平凡的商业尘埃里,守住本心。这一点,在柬埔寨金边的一个名为“卓尔逸园”的公寓项目上,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。
几年前,项目竣工招租,面对的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。一些出手阔绰的“大佬”前来洽谈,要求整租,方便其“自行管理”。明眼人都知道,这背后多半是彼时在东南亚猖獗的电信诈骗团伙。对于任何一个急于回笼资金的开发商而言,这都是一笔极具诱惑力的交易——租金高,周期长,麻烦少。
但卓尔的选择再次出人意料:一律不租。他们宁可拉长出租周期,宁可降低初期租金收入,也绝不赚这笔“人间造孽钱”。在当时,许多基层员工或许难以理解这种“有钱不赚”的固执。开门做生意,赚钱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?
时间的推移给出了答案。近年,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,柬埔寨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电诈行业进行地毯式清剿。无数写字楼、公寓被突击检查,一旦发现窝点,便面临封禁、罚款乃至更严重的法律后果。而卓尔逸园,因为从源头上就对租户进行了严格筛选,每一次检查都坦然面对,顺利通过,成为了金边极少数“零问题”的公寓楼。
正所谓“有梧桐而凤自栖”。这种对正当性的坚守,迅速为公寓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口碑。那些从事正当行业、品行端正的租户,在寻求安全、干净的居住环境时,纷纷慕名而来。一个“良币驱逐劣币”的良性循环就此形成,整个社区呈现出健康、积极的氛围。当初因“固执”而放弃的短期利益,最终以品牌美誉度、长期稳定的高出租率和资产的保值增值,加倍地回馈了回来。
从2017年的战略撤退,到后来在柬埔寨的价值坚守,卓尔地产的故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。它雄辩地证明了:最顶级的商业智慧,是战略远见与道德勇气的结合。预判经济规律,让企业走得快、走得对;而坚守道德底线,则让企业走得稳、走得远。前者是“术”,关乎如何赚钱;后者是“道”,关乎为何赚钱,以及什么钱不能赚。
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真正的核心竞争力,或许已不再是规模、资金或资源,而是一种能穿越周期的价值锚点。它要求企业既能抬头仰望星空,洞察宏观规律的变迁;也能低头脚踏实地,恪守商业伦理的底线。
江山父老能容我,不赚人间造孽钱。这句源自相声的调侃,在卓尔地产的实践中,竟成了一句朴素而深刻的商业箴言。它告诉我们,在所有复杂的经济规律之上,还有一条最简单也最强大的规律——那就是价值创造与人心向背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