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方面还会持续加关税吗?赴美留学应该怎么办?

  一、美国加征关税是否会持续?


  当前,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呈现“精准打击+供应链重构”的特点,短期内可能不会放松,甚至可能进一步扩大范围。主要依据包括:


  贸易逆差仍是核心动因


 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仍高达2954亿美元(2024年数据),关税政策被视为减少逆差的主要手段。


  美国采用“关税税率=(贸易逆差÷出口总额)×50%+10%基础税率”的计算方式,这意味着只要逆差存在,加税压力就难以消除。


  关键产业竞争加剧


  美国对半导体、汽车、新能源等战略产业持续加税,试图遏制中国技术崛起。


  例如,中国新能源汽车因补贴问题被加征20%关税,半导体设备关税达15%。


  供应链“去中国化”仍在推进


  美国正推动“近岸外包”(如墨西哥、越南建厂),但成本仍高于中国,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。


  未来可能继续施压盟友(如欧盟、日本)减少对华依赖,关税或成谈判筹码。


  政治因素影响


  2025年美国大选临近,对华强硬政策可能延续甚至升级,以迎合国内选民。


  近期美国还以“芬太尼问题”为由加税,显示非经济因素(如安全、政治)也可能触发新关税。


  结论:短期内美国可能维持或小幅调整关税,但若中美关系恶化(如科技战升级),不排除进一步加税的可能。


  二、赴美留学如何应对?


  尽管关税战主要影响贸易,但中美关系紧张也波及留学政策。以下是关键应对策略:


  1.签证政策收紧,提前规划


  F-1签证审核更严:免面谈期限从48个月缩至12个月,需重新面签。


  敏感专业(如AI、航空航天)受限:部分STEM研究生可能面临额外审查。


  建议:


  尽早准备材料(财务证明、学业计划)。


  避开极端敏感专业,或选择交叉学科(如“金融工程+数据科学”)。


  2.择校策略:避开“高风险州”


  俄亥俄州等“红州”限制中美高校合作,但加州、纽约州等“蓝州”仍较友好。


  建议:优先选择哈佛、MIT、UC伯克利等“蓝州”名校,减少政策风险。


  3.财务规划:应对通胀与汇率波动


  美国通胀推高生活成本(如食品价格上涨71%)。


  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增加留学开支。


  建议:


  提前换汇锁定成本(利用银行远期结汇)。


  申请奖学金或校内兼职(如TA/RA)。


  4.备选留学国家:分散风险


  加拿大、英国、澳大利亚签证政策相对宽松,可作备选。


  建议:多国混申,避免因政策突变影响留学计划。


  5.关注官方信息,避免谣言


  近期有传言称“中国留学生签证大规模取消”,但实际仅影响极少数个案(如涉及政治活动)。


  建议:以教育部、学校国际办公室、美国大使馆公告为准,勿轻信自媒体。


1、本站目前拥有近大量精品帖,赶快加入我们一起交流吧!
2、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,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。
卓尔大家庭 » 美国方面还会持续加关税吗?赴美留学应该怎么办?

发表评论

加载中~

加入卓尔大家庭,卓尔有你更精彩

目前为止共有 34 位优秀的会员加入! 立刻加入社区